人物风采

风吹紫荆树 桃李共芬芳

2015-03-18 


 

背景介绍:

冯烟利,山东工商学院三级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教学名师。现任计算机基础教学部主任,山东工商学院“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带头人,山东工商学院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风吹紫荆树  桃李共芬芳
                                                                                                             ——山东省教学名师冯烟利教授专访
                                                                                                                                      闫秀梅  

冯烟利教授被评为山东省第八届教学名师。喜讯传来,记者有幸对他进行了采访。采访之前,先电话预约,电话线另一端传来爽朗的声音定下日期,约在二教冯教授的办公室进行采访。去之前记者准备了很多问题,因我对冯教授早闻大名,但从未谋面。教授之姿,一般严肃,想到这里不由心内惴惴。
路上要经过一片紫荆,时值花树灿烂,有这些繁花映衬,去二教之路变得兴味盎然。
在种了几棵简约而不简单的绿植的办公室,我和助编见到了这位高而瘦,矍铄而爽利的教授,先前的担忧一扫而光。冯教授侃侃而谈,思维清晰,逻辑严密。整席谈话充分体现了一个工科教授的特点,他将庞大的谈话体系简单提纯、高度凝练,一语中的,无啰嗦之语,无赘述之繁,客观准确而深入的叙述让文科出身的记者无法找出遗漏问题而加以追问。
采访结束,记者终于有机会对这个工科教授抛出一个感性问题:如今社会喧嚣,价值多元,您对自己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有过犹豫和怀疑吗?有过遗憾吗?冯教授一改谈话过程中的严谨,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对于自己的选择从未怀疑过,也没有遗憾。如今学校为教师提供的政策、条件都非常好,为教师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成长的空间,而且高校老师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凡此种种,我希望年轻老师能够珍惜现在的机会,以自己的行业为荣,并且投入其中……
采访结束,冯教授留给记者的最深的印象用计算机术语来讲就是没有一丝冗余:这既表现在严密的逻辑思维上,也表现在干净利落的语言里,还表现在客观冷静的思考中。但这个严谨客观的教授在面对助编的提问时,身体自动前倾,凝神倾听,回答也极为准确、详细。从这一细节可见他对学生的认真、负责、关爱。上午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冯教授的办公桌上,对学生的关怀在这个研究计算机的严谨的教授身上如阳光般洋溢开来。
离开路上,又见大簇大簇紫荆怒放,记者觉得非常应景,且深有含义:北方紫荆适逢春天,花朵缀满枝头,连树干上都簇拥花团,无一片叶子,毫不繁琐,言简意赅,直击本质,传达出的精神实质跟这位严谨的先生一样。紫荆树花代表矢志不渝,冯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也如他所言,从不后悔、毫无遗憾。紫荆花开满的校园,也象征着以冯教授为代表的我校教师正满园芬芳,他们矢志不渝,奉献于斯,他们对学生大爱无言,只将最纯粹、本质的东西呈现。
下面是冯教授采访的实录,记录在此以飨读者。
1.您认为怎样做一名有魅力的大学教师?
个人认为一个大学教师是否有魅力的一个重要的评判因素,那就是口碑。所谓口碑,也就是同行和学生对你的评价,这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一个是学术魅力,一个是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就是指你的知识是否渊博,学术能力是否强;人格魅力是道德风范、个人修养、心理素质、仪表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对于大学教师来说还包括语言表达,与学生交流的艺术和程度。
首先说说学术魅力,那就不可避免地要谈谈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大学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科研也是我们的主要职责之一。这个问题要从两个层面来说:首先,在学校层面上,办学层次非常重要,因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上级的支持和外部的认可,只有上了层次,才能获取的更多的资源,才会促进学校的发展,这才是良性循环。尽管我校定位是教学型高校,但我们学校获得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的称号,这些都有赖于全体教师取得的科研教学成果。其次,在个人层面上,教师的学术魅力最主要的体现就是科研能力,一个教师的个人事业发展,教学水平与科研息息相关。我们学校的科研处曾经做过调查,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教学效果普遍也很好。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掌握了全面的、甚至跨学科的知识,具有前沿和应用的眼光,站得更高,眼界更宽,这样就更好地充当了学生的引路人。所以说,教师通过搞科研自身的功夫才会硬,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最理想的情况是:教师将自己的科研过程、体会、成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做的研究方向是计算机网络应用,我上《计算机网络》这门课时,结合我的科研成果来讲课,既深刻,又前沿,还结合实践,讲课过程不但游刃有余,还很有味道。
再来讲讲大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众多的学生,他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都会被每一位学生看到眼睛里,听在耳朵里。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这就要求教师提高个人修养,增强内涵,保持良好的个人品德。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说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才华自然横溢,个人气质自然高雅。
可以看出,一位好教师会影响学生大学四年甚至一生,学生毕业以后,最愿意谈论的,最念念不忘的就是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那些好老师:哪位老师有何特点,哪位老师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我从哪位老师那里学来什么人生经验。对于教师来说,一生之中得到最大的奖赏,就是学生对他的尊重和肯定。
大学教师还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教学热情,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目前,大学教师在社会上是受人尊敬的,尤其在大学扩招以后,国家和整个社会对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逐渐了解,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非常重视。学校也从各个方面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自由、宽松的环境,作为大学教师,从良心上说,应该把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和服务工作中去,这也是一名大学教师的三项基本职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为培养人才多做一些工作。
2.作为一名投身教育工作接近三十年的老教师,您对我校学生有什么建议吗?
西方大学有一种说法,一名大学生在读大学期间主要做三件事情:学业、社交和休息。我觉得这也很值得我们的学生借鉴。
学业也就是在大学四年应该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任务。西方学生学业上是非常繁重的,不是像国内高校的大学生,考上大学就一下子轻松了,而是正好相反,大学学业比高中要重得多,有的课程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四五百页的课外阅读量。我们的学生都是经过十多年苦读才能考上来到大学,在大学若不苦读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那也是不可行的。某种程度上应该保持高中的学习精神。大学的学业与高中是有区别的,包含的范围比较广,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自主学习,需要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很多课程的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需要在课外加倍的去扩充。我们学校要求:课堂学习与课外自学的学时比例应该为1:3。现在一般来说一周课堂教学平均20学时,按照1:3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比例,一周总学时达到80学时,一周如果拿出六天的时间学习,平均每天要达到12-14学时的学习时间。而且大学学习应该包括其他项目:实验、实践、实习、研究论文、毕业论文、第二课堂、创新学分、各种大赛,很多内容是中学时没有接触过的,我们的同学应该珍惜机会,认真完成。所以说完成大学学业不是很轻松的事情,应该占用大部分时间。只有这样,努力学习过硬的本领,将来无论是踏入社会还是继续深造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
第二个内容是社交,也很重要,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创新活动、社会实践。与同学之间、与教师之间的人缘关系,是将来踏入社会的宝贵财富。我曾经使用过这样一个比喻:从数学角度讲,同学之间是等价关系,所有的同学都属于一个等价类,将来会在事业上、生活上互相帮助,应该非常珍惜这种特殊的重要关系关系。在信息时代,社交尤其重要,网络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从传统的“六度分割”(注:六度分割理论是一个数学和社会学理论,理论主要内容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也称为小世界效应。)发展到“四度分割”、“三度分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按网络上的说法,“不是说你认识多少人,而是被多少人认识”。由此,我赞成学校采取宿舍混排——不同专业的学生交叉住宿的举措,支持大类招生,支持多开高质量选修课,支持第二专业,为我校学生不同专业、不同班级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吸收学习的平台。在社交过程中,同学们应该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演讲能力。一个人的智商是天生的,而情商是可以后天培养提高的,因为这些都是将来同学们走向社会的重要保障。
根据专家研究,不可能兼顾学业、社交和休息,三者只能选其二。至于牺牲哪一个,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判断。我只想问一问大家,在大学四年中,有没有因为学习熬过夜?有没有中午不午休,到实验室、图书馆、教室去完成学业?我想,通过这两个问题,我的观点是不言自明的。
3.作为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的负责人,您做了哪些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改革工作?您认为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从2006年我校成立计算机基础教学部,我担任教学部主任开始,我就在想: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我的答案是: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是面向非专业学生的,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我们的教学过程应该按照讲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三个步骤进行。加强实践,或者说面向应用成为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中心思想,我们的教学改革工作就是围绕着这一思想展开的。
我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课堂搬家”。我们将课堂搬到了实验室,改革为在实验室上课的“讲练同步”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在互动实验室授课,每个实验室有一台教师机和若干台学生机,计算机上安装互动教学软件,教师可以在教师机上讲解、演示,学生在学生机上观看教师的讲解后,马上进行练习,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教师可以在教师机上查看、监控学生的练习情况,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或针对总体学生进行点评总结。此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为:学生边讲边练,教师实时监控与指导,学生的操作能力大大提高。根据多次试讲和征求学生意见的情况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特点,又深受学生、教师的欢迎,所以我们的四门课程全部改为这种教学模式。
第二件事就是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针对课程中每一部分知识点都推荐相关的书籍、网站、视频等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自学,通过“延续性学习+拓展阅读”加深课程理解,提升学习动力。第二,我们意识到,学生个体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光靠个人行为是不够的,因此,采用分组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第三,为了加强课下的练习和实践,设计了趣味自选习题模块,选择了一些相对有一定难度和趣味性的习题,对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设计较好的同学进行加分。这样的习题对学生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挑战,让学生能更主动的去学习,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第四,由于课时所限,无法在课程中进行比较大型的课程设计环节,因此,我们转变思路,尝试采用“课程微设计”的方式实现这一课程目标。“课程微设计”是指设计一些简单但又有实用价值的小程序,如网页浏览器、个人记事本、简易电子黑板、小型游戏等,来完成对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课程微设计”的开发训练,使得学生可以掌握知识的整体应用,学生可以在微设计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概念。同时,也可以补充一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深入的体会软件开发的思想和实际开发过程。
第三个大的举措是加强考核。我们把课程的考核方式做了改革: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方式从传统的不科学、不合理的笔试改为更能体现学生应用能力的机试,购置了专业的考试软件,建立了庞大的试题库,考试随机抽题,软件实时监控,考试过程科学、公平、合理。改革了课程成绩完全由一次期末考试决定的做法,将课程成绩由平日作业、课程设计、综合性作品设计、竞赛情况、期末考试成绩等多部分按照一定比例组成,考核更加重视学习过程,更为合理。
另外我们在几年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做了像精选、设计教学案例,制定每一门课的教学实施方案等等一系列的工作。我认为好的制度、好的方法一定要坚持,目的只有一个:把我们学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做得更好。
至于说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水平都有相应的提高,城乡差别也在缩小;现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云计算,移动客户端、社交网络等新技术层出不穷;某些占IT领域主导地位的大型计算机公司的兴起和衰落,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我们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也会改变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状况,不久的将来,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无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上一条:平平淡淡做人真心实意做事 下一条:立足三尺讲台铸造学院品牌 ——记第七届山东省教学名师朱智林教授

关闭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