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城北的望花南街,一座造型如翻开史书的建筑静静矗立,上面镌刻着“1931.9.18”的字样,无声诉说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这里便是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内一件件斑驳的文物、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不仅记录着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更珍藏着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的抗争史诗。
在众多展品中,一组标注着“李顿调查团证据材料复刻件”的档案格外引人注目,玻璃展柜里的纸张虽已褪色,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滚烫温度——这正是沈阳“九君子”用生命守护的正义见证,也是统一战线在民族救亡中闪耀光芒的生动注脚。
暗夜里的精神同盟:九君子的聚首初心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展厅,还原了1932年沈阳城的压抑氛围。灰暗的灯光下,日军岗哨的模型矗立在街角,墙上投射着“满洲国”虚假宣传的影像,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巩天民、邵信普、刘仲明、毕天民、张查理、李宝实、于光元、刘仲宜、张韵泠这九位爱国志士,悄然组成了抗日救亡的秘密同盟。他们的雕塑摆放在展厅的显要位置,他们或着西装,或着长褂,但神态中都透出笃定,这些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爱国人士,在党的领导下,因共同的家国情怀走到一起,正是他们向世界呐喊出“九·一八”事变的真相,用团结的力量在黑暗中点燃了希望的火种。
“九·一八”事变前,他们已敏锐察觉到日军的侵略野心,通过各自的职业网络串联起东北的爱国力量。
邵信普利用学校讲台暗喻民族大义,在师生中播撒抗日种子;巩天民以金融实业为依托,悄悄为爱国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张查理、于光元等医护人员则在医院中传递抗日信息,凝聚医者群体的力量。他们的行动打破了职业与阶层的壁垒,将知识分子、企业家、医护人员、教育工作者等各方力量凝聚在抗日旗帜下,形成了以专业为纽带的抗日统一战线雏形。
铁证计划:秘密收集真相的生死较量
1932 年,在当时中国政府代表的要求下,国际联盟组织(以下称国联)同意派出调查团,实地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真相。得知这一消息,九君子秘密组成“沈阳爱国小组”,冒死搜集日本侵华的铁证,向世界发出中国人的“声音”。为揭穿日本侵略真相,“九君子”各展所长,在惊心动魄的恐怖中,每聚会一次,必“各饮苦水一杯,以励卧薪尝胆之志”,深信“中国如永无自决办法,则别国不会有代决办法”。值此国家和民族危亡之时,能自觉冒死挺身而出者,必是心怀大义的民族骄子,与拿起刀枪抗战的武士,应同为英雄。
博物馆展柜里,那台老式相机记录着巩天民的惊险——他爬商号房顶拍财政厅布告,遇“捉贼”呼喊便屏息潜伏,借汽车噪音才按下快门,旁边蓝缎布包上的“TRUTH”(真相)绣字,是张查理夫人守护真相的见证。他们的分工合作下,一份又一份证据陆续汇集到基督教青年会教堂的阁楼上,有人编辑整理,有人重新誊抄,有人翻译,经过四十几个日夜的努力,最终形成一份400多页、文图并茂的英汉双语汇编文件,并将其命名为“TRUTH”,从“九·一八”预谋到伪满本质,形成完整证据链,这种跨领域的协作,正是统战智慧的生动演绎。为能成功递交《TRUTH》,九君子按照国际法律程序签署真实姓名,更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选择。
历史回响:真相大白的国际影响
“九君子”提供的证据,在李顿调查团的报告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博物馆的“历史回响”展区,陈列着报告的中文版复刻件,其中明确指出“满洲国”并非东北人民的真实意愿,而是日本侵略的产物。报告一经国联公布于世,日本立即陷于国际舆论谴责的被动局面,不禁恼羞成怒,宣布退出国联,并悍然纵兵入关。这份报告虽未完全阻止日本的侵略步伐,却在国际社会上揭露了真相,为中国赢得了舆论支持。这些英勇的中国人凭借超凡的智慧与胆识,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气节与风骨。
站在博物馆的出口回望,夕阳为这座建筑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九君子”用行动证明,面对强敌入侵,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就能形成无坚不摧的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沈阳“九君子”留下的统战遗产,将永远激励我们跨越分歧、凝聚共识,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座矗立在沈阳大地上的博物馆,也让团结的光芒照亮未来的道路。(来源:中央统战部网站)